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术交流】“生命健康大讲堂”第31期——详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之道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3日下午,医学院“生命健康大讲堂”第三十一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座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旨在为科研之路上的青年才俊精准赋能。活动特邀陕西师范大学贺志雄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交流”为题,奉献了一场极具实操性的指导讲座。讲座由医学院副院长李鹏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博士研究生与青年博士教师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李鹏副院长对贺志雄副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生命健康大讲堂”是学院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助推科研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的主渠道,对博士生的科研起步和青年学者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她希望在场师生能通过此次讲座,系统掌握申请要领,为未来的课题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贺志雄副教授直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核心环节,摒弃空泛理论,全程“干货”满满。他的讲解以一份申请书的自然构成为脉络,从形式到内涵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剖析。

首先,他从“形式关”入手,强调了细节决定成败。他提醒大家务必重视“项目基本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在形式审查阶段折戟。对于“研究属性”的精准勾选和“关键词”的精心提炼,他解释道,这是确保申请书能精准送达“小同行”评审专家手中的关键第一步,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得到公允的评价。

随后,他重点讲解了申请书的“门面”与“灵魂”。 在“摘要”部分,贺老师指出,要在极其有限的字数内,做到逻辑清晰、亮点突出,犹如一份“微缩版”的申请书,瞬间抓住评审人的注意力。而对于整个申请书的灵魂——“立项依据”与“创新性”,他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叙述,将一个科学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并从中自然凝练出项目的创新点。他强调,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对经典理论的深化、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或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均可构成扎实的创新。

此外,对于博士们普遍感到困惑的“资金预算表”编制、“参考文献”的选取与引用、个人“简历”的规范性撰写以及“申请书附件”的准备工作,贺老师也一一给出了详尽的说明与中肯的建议。他特别提醒,预算的合理性直接体现了申请者的科研管理能力,而参考文献的时效性与权威性则反映了其对学科前沿的跟踪程度。

在互动环节,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与会博士们结合自身在申请准备或前期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争相提问,问题涵盖如何平衡研究的创新性与可行性、交叉学科项目书撰写如何兼顾不同评审背景,以及如何高效展示前期预实验成果等。贺志雄副教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耐心而细致地解答,其坦诚地分享和专业的见解,赢得了阵阵掌声。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针对性强,如同一场“及时雨”,解答了广大博士群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过程中的诸多共性困惑。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贺老师的系统梳理和点睛指导,不仅明晰了申请书的撰写技巧,更增强了对科研选题与设计的深层理解,受益匪浅。医学院将持续以“生命健康大讲堂”为依托,聚焦科研人员的核心需求,为提升学院整体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