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系部活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系部活动 > 正文

【系部动态】躬身采药识百草 实践育人传杏林——药学系开展沉浸式药用植物采摘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3日下午,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神农百草园”内药香弥漫,一场以“辨本草真味,悟医道精髓”为主题的实践课火热开展。医学院院长杨帆、副院长李鹏带领药学系师生,手持竹筐、剪刀等工具,穿梭于药圃间开展药用植物采摘工作。通过“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的四维感知法,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精髓,在泥土芬芳中开启一场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的对话。

沉浸式实践:从课本到田间的知识转化

活动中,师生团队在百草园内系统完成菊花、牛蒡子、蜀葵种子等多种药用植物的采收工作。李鹏副院长手持刚采摘的菊花,现场讲解其“清肝明目”功效与黄酮类成分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观察花瓣形态与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针对牛蒡子,演示了果实成熟度鉴别方法。学生们分组进行药材初加工,通过清洗、晾晒、分拣等环节,直观理解"道地药材"概念。

文化解码:传统智慧的现代阐释

杨帆院长说:“中医药文化不仅仅是关于草药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健康理念。每一株草药背后,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就像我们今天采摘的这些药材,它们在历史上就被广泛应用,有着独特的功效和适用范围。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内涵,让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杨院长还以蜀葵种子为例,结合《齐民要术》中“蜀葵子主通利”的记载,解析其作为传统润肠药的适用症候。杨院长提到:“中医强调'辨体施药',蜀葵性寒,体质虚寒者需配伍温性药材。”这种“君臣佐使”的配伍思维,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观的系统智慧。

三维育人:构建传承创新生态体系

“这片百草园是活的中医药博物馆”。作为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神农百草园”已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学院通过“资源保护-文化传承-创新应用”的立体化布局,让传统医学走进现代生活。

夕阳西下,百草园的药架上晾晒着新采的药材,实验室里飘出淡淡的药香。这场融合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课,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创新的文化火种。正如杨帆院长所言:“当青年学子能说出每株草药的故事,中医药的传承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Copyright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